本站不再维护,条目不再更新,请大家导出自己的个人数据。
banner

视听语言书单

《动漫高手:从装逼到跑路》要是这么一个标题大概更吸引眼球,可惜不是我的风格

首先,对绘画、摄影、电影等视觉艺术完全没有兴趣的话现在就可以右上角了,不要浪费你的时间。


Banner图片来自《电影镜头设计 从构思到银幕》的封面。


因为有太多的类似的文章上来就列举一堆资料却连最重要的问题都没有提及,所以我们先讨论一下常见的疑问。


Q:学这些有什么用?为了写点评论学这么多东西值得吗?

A:学这些不是为了写评论,是为了提升审美,顺便写点评论。评论只是附属产物,不要为了写评论而学这些东西,为了兴趣、审美需求而学。


Q:学了之后看片能有更多的乐趣吗?

A:因人而异。举了例子:乒乓球,有的人发球发不好,接球也接不到,一场下来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捡球上,而有的人可以拉力几十个来回。同样是随便打打,这两种人感受到的乐趣是不一样的。但如果你只是为了活动筋骨同时觉得高强度的比赛太累,那捡球也能达到目的,弄清你自己的需求很重要。


Q:我想快速入门,可以看杂谈、科普类的视频或者文章吗?

A:如果真的想做一些深入了解请直接看相关教材,教材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最快掌握你所需的知识点。杂谈、科普类如果作者本身很专业那还好,如果作者本身水平不行反而有误导效果,有时还弄出一堆完全不表意还让讨论更加混乱的自造术语。新人缺乏鉴别能力尤其容易误入歧途。能让你快速理解创作者意图的是正经教材而不是那些过度解读。


Q:我什么都不学,只看片,看个几千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吗?

A:不能。


Q:我需要了解作品的工业制作流程吗,比如分镜干什么的,演出干什么的,原画干什么的?

A:了解一些有益但不是必须,你要谈的是作品的整体效果而不是某个工业环节, 比如构图:作品最终整体的构图是很多人一起努力的结果,分镜定机位、景别,原画会细化,之后还有上色、后期处理然后呈现给观众。对于那些不了解工业流程的人看那些“工业流程评论”会一头雾水,而对于staff,只要你的评论足够具体,是哪个环节有问题他们心里自然有数。评价作品而不要替制作组分锅。


Q:我不准备入行,看这些真的有必要吗?

A:如果你觉得太枯燥,请回到本文第一段。我觉得业余爱好和职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投入的精力和实际项目的deadline,而不是学习路线。用写文章打比方的话,这些元素是创作者向观众传达信息的手段,是语法,你学习的其实是语法。PS:这和上面的了解工业制作流程是不一样的。


下面进入正题, 如果以下任何一个环节让你感到痛苦,请回到本文第一段 ,以下书籍有条件的话建议看英文原版:


美术基础:

  • 基本的透视原理,形状(Shape)和形体(Form),对于动画还需要了解姿态(Gesture,很重要)。美术基础教材很多,Andrew Loomis(安德鲁·路米斯)有很多书可以参考,你也可以选择任何更适合你的基础教材。美术的学习需要动手,大部分人会在此阶段被劝退。

有一定基础后可以开始一些特定的主题,比如构图,色彩理论,电影镜头等等。


构图:

  • 《Framed Ink: Drawing and Composition for Visual Storytellers》 - 最好先了解一些学院派的基础构图手法,这本书更偏向于应用,用视觉元素来讲故事 美国亚马逊 豆瓣

电影:

  • 《Film Directing: Shot by Shot》 (电影镜头设计 从构思到银幕) - 不要被名字吓到,电影镜头设计可以运用到一切影视媒体,只是受限于经费和工期打磨程度有所不同。 美国亚马逊 豆瓣

光与色:

作画:

剧本:

  • 《Screenplay: 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虽然本文更关注的是视觉层面,作为补充姑且写上吧,风格偏好莱坞,看完能明白为什么我认为不少被人喷的剧本并不算太差 - 美国亚马逊 豆瓣

创建于 2020年3月11日 15:32

修改于 2020年3月11日 16:58

© 本文版权归 adio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2

讨论

登录可发表留言


1

从装逼到跑路这个标题好,我已经准备跑路了😝

3 年前
9
日志
7
关注
29
粉丝